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措施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教学理念滞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秉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改、学生抄”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写作技巧和范文的模仿 。例如,在命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往往直接给出题目和写作要求,规定文章的结构、立意方向,学生只能按照固定模式写作,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表达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将写作视为一项枯燥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写作教学方法多以讲解写作理论、分析范文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比如,在讲解记叙文写作时,教师反复强调“六要素”,让学生机械记忆,却很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体验去积累写作素材。此外,写作训练多以书面练习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导致写作内容空洞、千篇一律。
(三)评价方式不科学,反馈效果不佳
当前写作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侧重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立意的深刻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过程和个性化表达。教师评语多为“语句通顺”“中心明确”等笼统表述,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评价反馈不及时,学生在写作完成后,往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拿到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此时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思考已逐渐消退,无法有效吸收教师的评价建议,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素材积累不足
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加之课外阅读量不足,导致写作素材匮乏。在写作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能编造虚假内容或重复使用陈旧素材。例如,描写老师就是“深夜批改作业”“带病上课”,描写好人好事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缺乏真实感和新鲜感。此外,学生对词汇、句式的积累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奇。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作自由。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由表达,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例如,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提供开放性的主题,如“一件让我______的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补充题目,自主确定写作内容。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写作趣味性和实践性
1. 创设写作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教学写景作文时,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景物的美;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建筑设施,然后进行现场写作,使学生有话可写。
2. 开展多样化写作活动:组织写作比赛、作文分享会、故事接龙等活动,丰富写作形式。比如,定期举办班级“创意写作大赛”,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创意奖”“最感人故事奖”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写作热情;开展“故事接龙”活动,由教师或一名学生给出故事开头,其他学生依次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加强读写结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运用阅读积累。例如,学习完一篇优秀课文后,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结构安排等,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反馈有效性
1. 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自评时,引导他们从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评环节中,组织学生互相阅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人的长处;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一次作文评改课上,先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分析优缺点,提出改进方向。
2. 个性化评价标准: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除了传统的评价指标外,增加对学生写作过程、创新思维、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关注其是否有进步,如语句是否比以前通顺、内容是否更加具体;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注重评价其文章的创新性和思想深度。
3. 及时有效反馈: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并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评语应具体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避免使用空泛的表述。同时,采用面批、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此外,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每次写作的情况和进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增强写作信心。
(四)加强素材积累,提升学生写作基础
1. 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师可以布置观察日记作业,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例如,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一次有趣的家庭聚会等。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多角度观察等,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2. 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读物,如童话、寓言、儿童文学名著等,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撰写读后感。例如,开展班级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和体会,激发阅读兴趣;设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书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 丰富生活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实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在一次春游活动后,让学生写一篇游记,描述自己看到的美景、参与的活动以及内心的感受,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生动。
通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深刻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享受表达的乐趣,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