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主张儿童是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本位应该尝试由儿童做决定和做选择,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尊重儿童。在儿童本位的视野下,主张环境的创设应做到以下几点:1、环境创意来源于幼儿生活;2、环境设计邀请幼儿的参与;3、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
4、环境评价追踪幼儿的反应。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环境,充分发挥班级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引出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而是在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一步一步探讨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一定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那环境创设来源于谁?来源于儿童,而儿童在发展中又离不开自然,自然会赋予儿童灵性的力量。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很重要的是与自然相结合,说来也许很空洞,但与当下的主题活动也密切相关。就上学期开展的“多彩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为例,结合了每个主题活动下的内容与自然相联系。当然很多活动局限于幼儿园本身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与爸爸妈妈回归大自然,一同去寻找秋天的落叶和果实,在寻找中感受、观察和体会,然后让他们把收集的成果带到教室中,一起布置教室,在有限的资源中,以儿童为主创设主题环境。这只是说明我们有意识的去以孩子为中心去创设,但在思考中发现这可能还不
够。
在这学期我们班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发现,在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中,很多教师经常会出现忽视幼儿参与的问题,幼儿在自然角中主体地位缺失,在整个自然角活动中,幼儿更像是一个个木偶人。这些教师将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视为自己工作的任务,为了应付检查而凭借自己的想法创设与管理,一般只注重自然角的美观性,更不会用心地去设计和构思,不会过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也不会充分发掘生活与自然中的教育资源,并在自然角创设与管理中体现出来,他们将自然角视为一个只供观赏的区域。对于自然角的管理,只有在教师愿意的情况下,幼儿才能进入自然角观察,其观察内容和观察时的一些想法也被教师所束缚。对于自然角的管理也是教师一手包办,即使辛苦也不不愿意将管理的权利下放给幼儿。自然角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角琳琅满目的动植物,看到孩子留下的痕迹是少之又少,使看见寥寥几本的观察记录表也是“残缺不全”,缺乏连续性。自然角本身是让幼儿亲近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奇妙的地方,反而让孩子们感受不到快乐和美好。久而久之,光顾自然角的幼儿是越来越少了。其实,自然角中无论是前期的创设还是后期的管理,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是极为重要的,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社会性情感方面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幼儿能习得更多的直接经验,能够“让幼儿做事情”。并且,我省一直在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其倡导的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并主张将这种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因此在创设和管理自然角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贯穿这种游戏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所以,今后我们在创设环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三个要素,创设孩子们喜欢的,自然的,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环境。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保持游戏和情感的互动,幼儿园可以增设故事表演的环境因素引导,让儿童自发组织游戏,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每一个儿童都开心地参与游戏。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儿童自主摄影,用相机拍下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让儿童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再或者让儿童扮演导游角色,带领客人老师参观幼儿园,自由决定参观内容、地点等,并做出介绍。这些方式可以很容易把环境创设中儿童的视角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创设并非越满越好,而应给幼儿“留白”的空间。“留白”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进行选择和创。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应让幼儿在“留白”处大胆“补白”。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尊重儿童的个人意愿和兴趣,重视儿童心理安慰的需要,强化环境色彩的搭配协调,把环境游戏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保持儿童之间、师幼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