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新变化2
挑战之二:骨感性结论多、新增内容理解不易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与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一脉相承,预判学生已在初中习得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为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编者赋予高中历史教材更多浓缩性叙述和骨感性结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史学界的学术研究成果,新教材增加了以往教材不曾提到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复杂面相的关键之处。如必修上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讲述太平天国历史意义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论述:“太平天国……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降,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讲述义和团运动时,有这么一段论述:“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汉人官僚集团崛起-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转化-南方敢于提出“东南互保”,是具有深刻内在逻辑联系的历史链。这些均是以往教材不曾涉及的内容,如果教师不补充丰富的史料,不去构建晚清历史的大格局,学生很难理解。骨感性结论多、新增内容理解不易,这是新教材提出的深层次的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