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长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普遍比较薄弱,常常将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搞混,并且按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联系的能力较差。而思维导图是利用符号、颜色、图像等元素建构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可以实现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的统一,开发人头脑的潜能。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历史事件,从而理清时空线索。
(二)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提升学生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实证能力是指学生获取真实可信历史资料的能力,并据此再现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帮助学生形成“言必有据”的人格有重要作用。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分析,并能够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预测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三)注重历史理论讲授,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也是研究历史的根基。没有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观,难以理性、客观地认识历史规律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给学生讲授各种历史理论,并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当中。尤其是在涉及到近代历史时,有原始影像做支撑,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当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