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
1、基础不扎实
最近很多学弟学妹来私信我,问我,学姐学姐,为什么平时知识点都能弄懂,可是一到考试就答不出来,成绩提不上去?
仔细询问情况后,我敢说说,如果是在低分层,那么大多数人出现这个原因就是基础不扎实。而往上的分数层才需要一步步判断是否是粗心。
高中物理的学习,也不只是高中物理,整个物理学的学习,都是很重视思维培养。就是在每一点知识点熟悉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将知识点搭建成一张网。在这里,就很考验你的理科思维逻辑。
2、脑海没有形成思维框架
你要明白,物理这门学科,学的知识很碎片,但考的题却很综合。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思维是核心。
你要明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里不放过一个概念,以及教材里的例题和课后题,都要清楚明白,做到脱离课本,独立写出整个过程。连粗心算错都不可以。这样才是真正的掌握。
3、考试心态
虽然这个几率特别小,但还是有那个可能性。比如大考时心态不稳,做题马虎,比如做天体物理题时,如果没看清谁绕谁,或者没看清是不是同步,那么这道题就GG了,分也没了。但绝对的小几率,这不是主要原因。因为更多的是,逻辑不清。也就是你没有给自己形成一个思维系统。
那要怎么做呢,别急,接下去看告诉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怎么学?
1、总体学习
首先你要明白你要考的内容,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各地的高考为了避免雷同,题目是千变万化,但你仔细去解,你会发现有一些共性。
①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等的题在一般在选择题中会出现那么一两道。
②实验题两道,通常来说是一力一电,会有两道左右的难度较高,设计新颖的题作为高分突破。
(1)基础知识
①回归课本
基础定义很重要的,基础定义很重要的,基础定义很重要的,重要的话说三遍。之前一个认识的妹妹感觉就是定义掌握不好就经常会弄混一些东西。解题,定义熟悉的情况下的话,就不会把各种易混淆的做功一类的东西弄混。物理这门学科知识很碎片,但你要都清楚,并为他们构架框架。基础打稳真的很重要。
整个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功能关系贯穿始终。如果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知识是掌握的。那么新知识进入的时候就会接受好多。
考试的根本源自于你所学的教材,回归课本,记忆公式,巩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每一个概念和定律,而你要理解它是怎么来的,除了基本定理直接背(比如F=ma 这种你没法推的)其他的自己去推,推过了就记住了。概念不要死记硬背,理解一下,一定要用自己的方法。[○?`Д′? ○]ツ┏━┓
②记笔记
这是我个人的方法是记笔记,最好就是把每块的知识点都整理在一起,一些定义,还有公式。然后,每条公式自己推导一遍,推公式很有用,比起单纯的背,推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掌握这条公式。比起单纯的记忆,是很难让你对公式掌握起来。毕竟他不是背诵默写的,而是让你灵活运用的。
(2)思维模式
物理不同于其他科目就在此。为什么会出现做不出题,除了基础的原因外,就是解题的思维方式了。高中物理的公式可以说简洁还少,整个高中物理阶段的公式总结下来不过A4纸一张。
而物理的学习,它的困难点,第一、碎片化但解题却需要框架,第二、学习方法与其他学科不同。
第一点,你基础掌握后就要构架框架,就是掌握概念、公式、定理等,然后再慢慢将这些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框架。
第二点,很多人就和当初的我一样,将学数学的方式用到物理身上,但其实物理和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学这两门课是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虽然看起来解题需要多种公式结合,但高中物理其实就像包着糖纸的糖果,剥开糖纸显露出糖果,而那个糖果就是想要的,比如电磁场综合大题,剥掉电磁场那层外衣,实际上就是力学题,无非就是多了电场力磁场力而已嘛。
我放个17年全国卷的题。这是道压轴题,当年得分率贼低。
那我们来看一下,一眼看,是电题,其实上你剥茧抽丝来看,其实这是运动学相关的。
我用的解题思路是王羽老师教的,独立方程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