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详情
作业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的应为与可为
1.作业内容要求:以“高中语文教学的应为与可为”为题,就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个人教学认识与教学规划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章结构请见附件。严禁抄袭、转载,一经查实,做不合格处理。
2.作业形式与提交:文章完成后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附件命名为“姓名+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的应为与可为
俞峰山
普通高中
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应为与可为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应为
(一)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认识
高中语文课程最重要的是审美意义。我们通过学习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文本,知道了很多人生的可能性和感情的多样性。 并从这些可能性和多样性中发现美,感受美!当我们随着一篇篇的文章或诗词走近这些独特灵魂与人生时,当我们同情地理解并随着人物或喜或悲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宽度就增加了。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识
1. 写作教学要注重读写结合,构建高中作文训练序列。
2.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未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形成了阅读与写作“两张皮”现象。有研究者建议从写作角度切入教学,将“阅读――写作”的学习顺序调整为“写作一阅读”的学习顺序,从“以写促读”的角度引导学生研究文本,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达到以写促读、以写带读、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
3. 文言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文言文著作 。
学生仅凭在课堂上接触到的那可数的几篇文言文就想学好文言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除了课堂外,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文言文著作。哪怕对著作不能全理解,或者理解得很少都无所谓。古人读书讲究在摇头晃脑的同时读出声音。我们可以在即使还不太明白的情形下大声地读出来。多读,熟读,在扩大视野的同时,理解力就在无形中增强了,积累就渐渐于无形中完成了。当然,老师还需要积极引导。老师可以先列出一部分书目让学生参考,从简单到繁难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将课内外知识整合起来,课内外相得益彰,这样才是真正的“读”文言文,才真正有益于文言文教学。
4.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心理背景可能表现为悦纳状态,也可能表现为疏离状态,或表现为无奈的心态、厌烦的心态。我们要使学生以悦纳的心态参与建构教学过程,就要努力缩短师生问、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5. 教材的重点。所谓重点,应该是文章的精髓之所在,或是内容方面的,或是表现技巧方面的,或在某一局部,或在几个语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彼此关联,前后呼应,重点明确,使所有问题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6. 开设利用选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外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选修课是发展学生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的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7.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教师需从课程高度上提高对做笔记的认识,把做笔记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设想之中。备课时有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的策略性思考与设计;授课时有明确的做笔记的提示或要求。关注课堂教学推进中学生的笔记情况,有检查、交流、评价笔记的制度性工作,甚至是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批改,促使学生做好笔记,养成做笔记习惯。专题指导提高做笔记的能力。如笔记的课后复习,应指导学生对知识性内容进行审视、标记、分类、整理,知识内容清楚完整;对方法、技能性的内容,要反思与再实践,提高能力;对素材性内容,应思考、记忆或运用,达成有效积累。
二、教学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一)我的经验
近几年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体会。
1.变接受者为发现者,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
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学校的教育就是对学习这一人类基本的习得性功能加以引导和组织的体制。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走进教师设计的框架,忽视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兴趣关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困惑,敏锐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面的互动学习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形成分析、探讨问题的锲而不舍的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应自觉地充当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才能让学生体验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阐述自身的阅读体验。
2.教师要从理论上全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内涵。
新课程强调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必须是学生在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做好合作准备。即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首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2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通过合作要实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3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参与的机会,让不同学生的智慧都得以展现。
2.4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只简单地巡视,做象征性的表演,而是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积极看,积极听,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的合作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是真正实质性的合作。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3.1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就是时间吗?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能因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3.2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伟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养成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从应试角度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3.3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江水,可是写的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针对此可让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出一个学生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4.扩大古代传记散文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批阅学生作文不难发现存留在学生脑中的可用素材少之又少,说到历史名人谈来说去就是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其实古代传记散文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除了中学课本中的《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屈原列传》、《张衡传》等传记散文名篇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之外,学生平时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包括高考真题),大多选自传记散文,其传主大多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人物行迹及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或以政绩卓著名垂青史,或以情操高尚感召千秋,或以文学成就不凡享誉后世,或以科学贡献巨大流芳传名……我们只要有意识地体会这些古人的不朽风采与壮志豪情,用心积累素材,考场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由此看来,课内外阅读结合,挖掘利用传记散文资源,是积淀和丰富作文素材的捷径。
5.重视教学提问。
5.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若还是旁敲侧击,就显得多余。这类知识,属于知识掌握的最低层次――识记。记住就有,记不住就无,所以应该直接发问,比如基础字词的读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句式等都可以这样。
5.2设置台阶,梯度上升。比如对于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个时候就要设置一些小问题将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不让学生感到无从入手。比如教《祥林嫂》一文,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时,我就巧妙地运用原文的“还不是穷死的呀”设置问题: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深入展开讨论和思考,祥林嫂的真正死因渐渐明晰。
5.3补充空白,再现情景。所有的感慨都产生于一种情景,如果孤立地理解感慨,可能只是剜肉补疮,无以治本。所以必须找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情景,然后再现作者的思维踪迹,这样理解就会浅显得多。比如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部分:“而母立于兹”,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提出问题:你能想到当时哪些情景和活动呢?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对母爱的理解融入其中,体会作者的母爱就会很轻松。
(二)我的问题
1、是作文教学无序化。各版本教材无一系统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写不成论文、总结;大学生错别字连篇。
2、空洞讲解多,深入品味少。只对文章整体把握、分析,涉及到思路与方法时,不能给学生以指导。教师对语言赏析、品味少。
3、照本宣科多,独立钻研少。年轻教师不知如何教,教参图解化。教师不认真钻研教材,离开教参无法上课。缺乏自己独立的钻研。
4、无效劳动多,学生收获少。课堂上充斥无数无效劳动,学生不能深入文本,课堂上很热闹,但学生收获却很少。
5、讲授知识多,指导方法少。阅读量太少,课文读不熟,学生看书看得少。文言文也只讲规定篇目,缺少拓展。写作量不足,每两周一篇,写日记能坚持下来的也不多。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可为
(一)我的教学规划
第一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继续订阅相关的专业杂志,熟悉国内外最新教学研究成果,每学期精读两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对专著重要思想有系统深入的把握。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每年有教育教学论文得到学校及其以上部门的肯定。
第二年,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第三年,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打造效率课堂,培养自己初步的教科研能力,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特色教师。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努力促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务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规划可行性评估
教好高中语文课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新课题,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再经过新的一个学期的努力,不断自我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