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环境保护

郭伟强2020/7/14分类: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

2、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以洞庭湖为例,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及中国湿地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主要湿地及其分布特点;

2、 通过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萎缩的洞庭湖”,分析、归纳湿地的重要作用、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加深对保护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热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这样写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中写到了洞庭湖的浩渺无边,洞庭湖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不仅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更是为人类谋福利的资源。洞庭湖能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呢?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通过古诗文引入产生了解湿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探求湿地作用的求知欲。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一、湿地的概念

课标分解﹙屏幕展示﹚:

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布及其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

2、 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识记湿地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关注湿地的存在。认识湿地的正确利用方式及不当的利用方式。

3、 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资源造成的危害,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内容及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1.湿地的定义

[教师引导] 什么叫做湿地呢?请同学们欣赏湿地的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屏幕显示图片)

[教师点评]

指出是否反映湿地,并引导学生理解湿地概念。

[屏幕显示] 湿地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

[师生问答]

问:湿地处的水都是淡水吗?

生:否。

:海洋也是湿地吗?

生:(答案不一)

[教师点拨]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域才是湿地,但海和洋就不是湿地,判断湿地就看水的深与浅。

问:湿地都是天然的吗?

生:不是。

刺激学生兴奋点,以较高的情绪投入新课的学习。

 

 

 

 

 

帮助学生走出误区,准确把握湿地定义。

[过渡]

那么,湿地有哪些类型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板书]

2.湿地的类型和特点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同桌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归纳]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人工河等

湿地的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使学生明确湿地虽然类型多样,但有共同的特点。

[过渡]

那么,湿地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3.湿地的分布

[学生活动] 读世界主要湿地分布图和中国湿地分布图。

[教师指出] 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

[教师归纳] 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培养学生读图、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渡承转]

我们了解湿地的分布,是为了了解湿地的作用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湿地有什么重要价值呢?

 

 

 

[板书]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屏幕展示的岳阳楼记部分内容归纳湿地的价值及美称。

[教师归纳] (屏幕显示)

1)“吞长江”--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的空调机”;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航运价值;

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旅游观光价值;

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众多鸟类等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7)“渔歌互答”--提供水资源、农副产品、药材、工业原料……--“资源宝库”

 

 

 

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归纳知识。

[过渡]

下面,我们以洞庭湖湿地为案例,说明湿地的重要价值。

 

 

[板书]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42页根据上述分析“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点拨]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湿地减少,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被迫迁徙,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面临生存威胁。

2)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参考:我赞同。湿地水分的蒸发,从水循环角度来讲:湿地水分蒸发能增加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通过案例,验证湿地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湿地的价值

 

 

 

[过渡]

湿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板书]

三、湿地资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62页案例2,结合课件展示的文字图片资料,并根据你欣赏到的画面及讨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为什么萎缩?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有什么影响?

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4)请为洞庭湖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的结果]

1.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少,诱发了大规模围湖造田。

积极影响:增加粮食,带来经济效益。

负面影响:带来洪涝灾害和环境恶化。

(3).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但如果大面积开垦湿地,会恶化生态环境,并造成经济损失,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4)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封山育林、疏浚河道、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等。

 

[教师归纳]

1)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功能。湿地保护并不是不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在开发、保护中要做到两者兼顾。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整合资料、分析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地理事象变化的积极性。

 

 

 

 

 

 

 

 

 

 

 

 

使学生明确保护湿地比开发利用湿地更加重要。

 

 

[过渡]

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湿地含义及分布

1.湿地的概念

2.湿地的分类

3.湿地的特点

二、地球之肾

 1. 湿地的作用

 2.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

2.造成的危害

3.如何进行保护

 

 

梳理本节知识点,让学生牢固掌握。

 

 

 

 

五、课堂练习

[屏幕显示]   你来练一练

1.下列地表不属于湿地是(   

A. 三峡水库            B. 海南岛红树林

C. 水稻田              D.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2.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                D. ②④⑤

3.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北方多于南方           B.南方多于北方

C.东部多于西部           D.西部多于东部

4.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蒸发量增加   ③ 围湖造田

 ④ 降水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牢固

六、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

请以我们身边的阿克苏湿地公园为例,简要阐述该湿地公园可能为我们地区带来哪些自然生态效益。

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反思

环境保护课题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均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特别地,我们生活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北地区,从身边出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明晰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