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大青树下的小学
赵艳霞2020/2/21分类:教学设计
第 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边疆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
过程与方法 |
学生自主识字,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合作探究、集体交流,体会课文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
|
教学重点 |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
|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如何表达自豪和赞美之情。 |
|
教法 |
引导法、点拨法。 |
|
学法 |
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教学准备 |
1、课件。 |
|
课时安排 |
3课时 |
`
小学语文教案 |
|||||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
|||||
课前3分钟 |
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
||||
课题 |
第 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时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会认10个生字。 |
||||
课时重点 |
认识10个生字。 |
||||
课时难点 |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
||||
教学过程 |
个性化修改 |
||||
导入 |
一、 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
|
|||
讲授新课 |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抽生分节朗读。师生相机正音。 并结合朗读,出示生词课件:“粉墙、古老、枝干、小鸟、热闹、山林、下课、朗读、教室、民族、学习、歌唱”认读词语。 3、课件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借助拼音识记我会认的生字。 5、教师纠正指导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8、扩词、并练习说话。 |
|
|||
巩固练习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坝 扬 摔 跤 凤 洁
|
||||
课后反思 |
|
||||
组长签批 |
|
小学语文教案 |
|||||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
|||||
课前3分钟 |
“五爱”指的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
||||
课题 |
第 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时 |
第二课时 |
||||
课时目标 |
会写13个生字。 |
||||
课时重点 |
会写本课需要掌握的13个生字 。 |
||||
教学难点 |
正确书写本课需要掌握的13个生字。 |
||||
教学过程 |
个性化修改 |
||||
导入 |
一、复习导入 出示会认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
|
|||
讲授新课 |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晨” 1.课件出示“晨”字,说一说“晨”字的字形、结构。 2. 引导生说出“晨”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晨”这个字。 4.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字可以分几个部件吗? 【部件本义】 ①“日”表示太阳②“辰”古代农具,表示劳动。 5.你能根据部件试着说一说“晨”的本义是什么吗? 6.师小结:【本义】一天内开始劳动的时间。 7.指导书写“晨”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绒 róng 【部件】① 其中“纟”表示丝线;②“戎”表示手持工具。 【本义】编织衣物,如打毛衣等。 【引申义】柔软细小的毛:绒花、绒毛、绒线、丝绒 球 qiú 【部件】 ①“王”表示玉器;②“求”表示用手抓握。 【本义】用手抓握圆形的玉石。 【引申义】 指某些体育用品:球拍、球台、篮球 。 汉hàn 【部件】① “氵”表示水;②“又”表示手。 【本义】找水。进而引申为汉水,又叫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用作朝代名。 【引申义】 汉水,又叫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用做朝代名,如:东汉、西汉。 艳yàn 【部件】①“丰” 表示丰富;②“色”表示颜色 【本义】很多种颜色。 【引申义】 鲜艳,色彩鲜明:娇艳、百花争艳。 服 fú 【部件】 ①其中“月”表示月亮;②“卩”表示下跪的人;③“又”表示手。 【本义】晚上抓人。有服从、顺从的意思。 【引申义】由抓住犯人的衣服,引申为衣服。 装 zhuānɡ 【部件】①“壮”表示壮士;②“衣”表示衣物。 【本义】壮士的衣物。 【引申义】 穿着的衣物。 扮bàn 【部件】①“扌”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②“分”表示香粉。 【本义】用香粉化妆。 【引申义】 化装成某种人物:扮演、扮相、装扮、女扮男装。 【本义】打扮、扮相、装扮 读dú 【部件】①“讠”表示言语;②“卖” 表示观看。 【本义】看着文字念出声音。 【引申义】 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读报、宣读。 静jìnɡ 【部件】①“青”表示青苗;②“争”表示引绳。 【本义】用绳子圈起来的青苗地。 【引申义】没有声响:安静。 停tínɡ 【部件】①“亻”表示人;②“亭”表示亭子。 【本义】人在亭子里。 【引申义】止住:停止。 粗cū 【部件】①“米”表示糙米;②“且”(祖的初文)表示祖先。 【本义】祖先吃的米。 【引申义】粗糙,进而引申为不周密,粗心。 影yǐnɡ 【部件】①“景”表示日照城墙;②“彡”表示光线。 【本义】光被城墙挡住,而形成的阴影。 (三)、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课堂小结写字方法。 |
|
|||
巩固练习 |
三、小结识字、写字方法。 |
|
|||
作业布置:1、写生字。2、熟读课文。 |
板书设计: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绒、球、汉、艳、服、装、 扮、读、静、停、粗、影 |
||||
课后反思 |
|
||||
组长签批 |
|
小学语文教案 |
|||||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
|||||
课前3分钟 |
六个好的内容是什么?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人民解放军好。 |
||||
课题 |
第 1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时 |
第三课时 |
||||
课时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感受民族团结友好的氛围。 |
||||
课时重点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
||||
教学难点 |
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感受民族团结友好的氛围。 |
||||
教学过程 |
个性化修改 |
||||
导入 |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开火车认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
|
|||
讲授新课 |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分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敏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札”两句的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板书:钟声) (2)默读第3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量。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 (板书:读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小学的喜爱和费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同学们,就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室里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造句,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虽然教室里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上游戏”。 (5)(板书:游戏声)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第六句,然后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自己玩过的游戏。写一写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大家在 。 三、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他们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感悟小学的美丽。 |
|
|||
巩固练习 |
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小鸟和守林老人》。 |
|
|||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
板书设计 8、大青树下的小学 (小路、 服装、 校园) 美丽 (钟声、读书声、游戏声) |
||||
课后反思 |
|
||||
组长签批 |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花的学校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