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质量守恒定律

阿吉古丽·阿不都热合曼2021/9/22分类:教学设计

年级

9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备课时间


课时安排

    课时

备课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质疑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猜想]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实验分两大组进行,一组进行实验一,一组进行实验二。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交流讨论]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实验一]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现有一反应AB→C,有10 g A5 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1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 gB无剩余,可见5 g 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 g

[实验5-1]现象:产生大量气体,天平失衡。

结论:反应后质量减少。

[交流讨论]从刚才投影所展示的白磷燃烧实验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1)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例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解析】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c反应后增加11g,是生成物,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反应的杂质,b反应后减少了8g,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反应物的质量少3g,所以反应后a的质量=10g-3g=7g。该反应是a+b→c,是化合反应,ab有可以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为化合物。

【答案】D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

 

组长签字

 

 

课后反思